媒体聚焦
《经济日报》 坚持自主创新、形成装备制造工业集群
2009-03-12 百年前,举世闻名的“汉阳造”成就了武汉工业重镇的美誉;百年后的今天,武汉正向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冲刺。
装备制造业是“武汉制造”的重中之重。据了解,武汉市“十一五”期间确立的两大支柱工业汽车和电子信息,其中约七成是装备制造业。2007年5月,武汉市出台《装备制造业生长规划》,绘就了装备制造业生长蓝图:将集约生长九大工业集群,重点构建三大装备制造业集聚区。到2010年,武汉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2300亿元。2006年这一数字为1105亿元,而2300亿元的目标意味着再造一个“武汉装备”。
“退二进三” 盘活老工业基地
经过长达6年的酝酿,2007年11月底,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终于启动了整体搬迁。有着50年历史的武重曾被誉为机床制造业的“亚洲明珠”,整体搬迁完成后,重新步入生长“快车道”的武重,年产值有望到达20亿元,比现在翻一番。
武重整体搬迁是武汉市实施“退二进三”战略的重要一环。2006年武汉都市总体规划提出,市区大型工业企业将从都市二环内的中心城区退出,中心城区将鼎力培育第三工业生长。
凭据规划,2011年以前,武汉将有400家工业企业离别中心城区。2007年一批老牌国企步入集中迁建期:武锅、长江动力集团新基地相继落户江夏区,与武重齐聚东湖开发区;武钢在中心城区的中南轧钢公司、汉阳机械厂、汉阳钢厂等9家工厂全部搬往阳逻。武重整体搬迁的同时,由南车集团下属的株洲车辆厂、武昌车辆厂、江岸车辆厂、铜陵车辆厂等整合而成的中国南车集团长江公司厂区,在江夏区破土动工。这项总投资凌驾30亿元的搬迁计划完成后,将建成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基地。
“武汉部门老工业企业负担极重,通过迁出中心城区,实施土地置换,能够轻装上阵,将迎来新的生机。”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伍新木认为,老企业搬到新家,意味着武汉装备制造业走上再起之路。
在武重集团董事长陈国新看来,企业通过土地置换外迁,将形成一个多赢局面,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,而且土地置换获得的资金,将着力解决企业急需的技术升级、工业结构调整问题。“搬迁无疑是一次技术升级的机会,是企业生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”陈国新说。
“随着一批企业搬迁、扩能,武汉整个机械装备工业园销售额可达70亿元至80亿元。武汉东湖开发区将成国内机械装备业一极。”湖北省社科院长江经济研究所教授彭智敏体现,通过“退二进三”盘活老工业基地,武汉经济将转向生长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,实现“繁荣在中心城区、实力在远城区”的历史性转换。
联合重组 做强“高精尖”工业
如果说“退二进三”盘活“武”字头企业,让武汉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活力,那么近年来,激光工业的强势崛起,则为武汉装备制造业走向“高、精、尖”增添了砝码。
激光技术是20世纪与原子能、半导体及计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发现之一。随着光电子工业的快速生长,目前“武汉·中国光谷”已成为我国激光工业的主力军。武汉东湖开发区依托“光谷”品牌,集中50多家企业,形成了国内独占的激光工业群,排名前四位的激光企业,武汉占有三席,分别是光谷激光、楚天激光和尊龙官方网站首页激光。激光产物一项,武汉企业占据全国市场份额一半。
近年来,激光对传统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革新发挥着重要作用,随着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日益重视,激光工业生长空间越发广阔。有专家测算,未来5年中国激光产物市场需求将凌驾600亿元。
武汉的激光工业处于领先职位,但并非高枕无忧。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邓树森向记者坦言,武汉的激光企业已有数百家,但总产值却难与深圳大族激光一家相比,连原来是武汉激光企业强项的激光打标,现在也被大族激光占据了全国市场70%的份额。盘子大而散、过于注重个体技术指标、产供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,是武汉激光工业的“软肋”。
做强激光这一“高、精、尖”工业,武汉该如何破题?2007年11月28日,激光切割设备领域的两大制造巨头——尊龙官方网站首页科技与团结激光的乐成携手给出了答案。
据了解,尊龙官方网站首页激光是尊龙官方网站首页科技的核心子公司�W鹆俜酵臼滓臣す狻⑼沤峒す饩俏浜汗夤鹊拇硇云笠�,此次重组被业界称之为激光切割领域的强强联合。新任尊龙官方网站首页团结激光总经理吴建国体现:“重组完成后,新公司的产值有望凌驾10亿元,销售规模突破12亿元,一跃成为国内激光工业旗舰。”
“此次双方重组乐成,标志着武汉激光工业步入了由竞争走向联合、形成合力,配合推动我国激光工业生长的阶段。”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勇分析说,尊龙官方网站首页科技与团结激光拥有配合的技术源头,也有各自的产物优势,过去由于相互竞争,制约了相互的生长,重组后双方的优势资源将得到有效整合,技术平台、生产平台、市场平台买通使用,将提升整体的市场核心竞争力,真正形成激光工业的龙头。
集群发力 打造装备制造工业链
武汉不乏武钢、东风汽车这样的企业巨人,但其装备制造业总体实力为何恒久逊色于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的发达都市?相关人士认为,缺少完善的配套体系,是武汉装备制造业生长的短板。以武汉神龙汽车公司为例,去年宣布了150亿元零部件订单,但当地接单不到40亿元。
针对配套短板,“武汉制造”已迈出向工业集群生长的新法式。武重利用土地置换实施搬迁革新之机,接纳全新的现代设备和生产线,并在其新址周边组建武汉数控装备工业园区,将高科、华中数控、四机、长源数控、博威数控、华大电机、登奇电机以及相关联企业纳入园区,形成配套工业链。
目前,依托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青山重工业基地,武汉已明晰了装备制造业集群:东湖开发区—江夏装备制造业集聚区,重点建设动力装备、机车车辆制造、船舶及配套、激光等工业园或基地;武汉开发区—蔡甸装备制造业集聚区,重点生长汽车及零部件、数控机床等工业集群;青山—阳逻装备制造业集聚区,重点建设青山国家环保工业基地等。
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,武汉重点生长九大工业集群。未来几年,这九大集群瞄准国内先进水平,并将形成一个年产值过千亿元、八个过百亿元的装备制造业工业带。“2006年武汉的GDP总量为2509亿元,到2010年,武汉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将到达2300亿元。”相关专家说。
- 上一篇:《经济日报》 提升装备制造业集群生长水平2009-03-12
- 下一篇:《科技日报》 海恒存储破题产学研 助力民族工业腾飞2008-02-15